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株洲新聞網10月9日訊家住龍山縣興隆街鄉的劉女士,今年33歲。九個月前她去當地醫院感冒,聽診心臟時發現有雜音。所以當地醫生建議她去中心醫院做相關檢查。不出所料,經過心臟彩超和心電圖檢查,他們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中度二尖瓣狹窄和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和房顫,這讓他們的家人很害怕。隨后,劉女士住進了中心醫院進行心胸血管手術。據劉女士的愛人說:& ldquo一個很健康的人,在那次感冒后,感覺越來越心慌,心臟也很悶,無法呼吸。他的活動明顯減少,剛開始休息幾天就緩解了,但后來越來越頻繁。
& ldquo風濕性心臟病是由風濕熱引起的心臟疾病,累及心臟瓣膜,主要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動脈瓣中的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主要病理改變為瓣膜邊緣及基部水腫滲出,逐漸擴展至整個瓣膜,導致瓣口狹窄或不完全關閉。& rdquo中心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李文燦表示,瓣膜狹窄會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瓣膜關閉不完全也會引起血液回流,嚴重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
& ldquo我們給劉女士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也就是二尖瓣置換術,然后做了三尖瓣成形術。同時,我們在手術過程中進行了直視下射頻消融,以消除困擾她多年的煩惱& ldquo恐慌。心房顫動。& rdquo李主任說,手術后,劉女士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心臟血流恢復正常,心律變得有規律、整齊。術后第7天,出院前心臟瓣膜工作良好,心臟恢復正常跳動節律。劉女士和她的家人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李主任介紹,先天性或獲得性原因引起的機械性血流障礙導致的心臟瓣膜畸形或變形稱為瓣膜性心臟病。瓣膜病變時有兩種情況:一是瓣膜口變窄,心臟內血流受阻,循環不暢;第二,瓣膜沒有完全關閉,使得心臟收縮時血液前后流動。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心臟負擔過重,身體供血不足,肺部瘀血。久而久之,會導致心力衰竭和對身體的一系列損害,從而危及生命。可見,心臟瓣膜病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心臟病。在我國,風濕性心臟病是目前心臟瓣膜病的主要病因,占成人心臟手術的首位,瓣膜性心臟病常導致房顫。
& ldquo風濕性心臟病其實是一種慢性心臟病,一般已經發生多年,至少10年以上。& rdquo李主任指出,它隱藏在疾病早期,不易被發現。一旦出現癥狀,瓣膜病變通常非常嚴重。心臟瓣膜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然而,由于瓣膜性心臟病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現只會逐漸惡化,因此手術治療是恢復瓣膜生理功能的唯一和最有效的手段。
雖然瓣膜性心臟病可以通過手術有效治療。然而,嚴重的心房顫動是由心臟瓣膜疾病引起的。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臨床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顫動時,心房每分鐘發生350 ~ 600次快速、不規則的沖動,引起不協調的心房顫動,導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心律仍可達每分鐘100 ~ 160次,不僅比正常竇性心律快得多,而且節律不規則、不規則,使患者感到心慌。
據李主任介紹,房顫的病因一般有三種,最常見的是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房顫,其次是衰老,伴有退行性心臟病,第三種是缺血性心臟病。房顫易引起心房內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血栓栓塞,是房顫的最大威脅。目前治療房顫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藥物干預和手術治療。但從這些治療方法來看,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癥狀,預防并發癥,并不能完全治療房顫。射頻消融用于心臟醫療,但存在一些技術限制。手術可以消除房顫的病因,更有效地治療房顫。
隨著株洲市心臟中心與國內外各大醫院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無論是心臟瓣膜病患者還是房顫患者,都將在株洲接受積極的治療,從而解決人們看病難的問題。健康熱線:0731-285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