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在市人民醫院的托管下,這家養殖場醫院只需輕輕一指,就已經運營了五年。
五年前,養殖場醫院一片荒蕪,醫院里的人走神。醫護人員守護著舊設備,吃著肚子里的“舊錢”,接診了少量病人。如果沒辦法,他們干脆辭職回家另謀出路。醫院瀕臨絕望...
五年后,醫院人滿為患,競爭上崗、提升服務、績效分配等新的管理模式在這里生根發芽。醫護人員臉上洋溢著幸福,認真接待每一位患者,用先進的設備和新技術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醫院充滿了活力。“員工的工資提高了,我們沒有后顧之憂。現在所有醫護人員都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和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養殖場醫院院長譚希林告訴記者。
【/h/】五年來,市人民醫院不斷為種養場醫院毫無保留地輸送靈活的機制、先進的設備、優質的服務、精湛的醫療技術,讓這家曾經絕望的醫院起死回生,成功轉型為標準化社區醫院,散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換“血”換“裝”換新風格。
【/h/】2009年5月,市人民醫院與養殖場醫院簽訂托管協議,期限5年。技術、人事、工資等管理全部移交市人民醫院,同年8月7日正式接管。
人才缺口、設備缺口、醫療技術水平缺口、管理實用性、服務標準化、醫療安全...各種問題都來找我,但市人民醫院以醫改試點和三甲龍頭醫院的勇氣,牢牢抓住病根,尋求全線突破。
【/h/】為快速提升種養場醫院管理水平,市人民醫院聘任了一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副院長擔任種養場醫院院長,將市醫院的品牌、運營機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醫療技術和服務意識等引入醫院全面推行。借助市人民醫院的品牌和技術,促進崗位競爭,實施績效管理,運行目標管理,振興種豬場醫院的目的已經悄然實現。市人民醫院投入20多萬元全面“裝扮”醫院,對建筑進行整體改造,引進x光機、裂隙燈等醫療設備。各個科室都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合理化、舒適化,患者來了感覺更好了。
信任根植于基層。
“現在這里的環境變好了,醫生護士服務態度好了,打針打藥便宜了,對疾病都能樂觀了,不用再去城里了。”正在打點滴的馬大姐告訴記者。
【/h/】針對種養場醫院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薄弱、業務發展嚴重受限等實際困難,市人民醫院從“傳技術、帶人才、帶學科”入手,對種養場醫院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還選派業務骨干到市人民醫院免費進行臨床技能培訓,提升專科和彩超、檢查、放射科的技術水平。“過去,這里太封閉,很少有學習和訓練。現在我們不僅可以去人民醫院培訓,還有機會到齊齊哈爾、呼蘭等地交流學習,業務水平會大大提高。”在這里工作了近10年的徐海燕博士說。
經過五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帶著信任來到這里,享受優質便捷的服務。目前,種豬場醫院年門診量從1000人次增加到1.5萬人次,住院量從60人次增加到1000人次,業務收入從51萬元增加到336萬元,醫院固定資產從202萬元增加到258萬元。“過去,沒有病人。現在病人太多,床位不夠。”這就是護士長江秀珍的“幸福煩惱”。
方便轄區居民。
【/h/】市人民醫院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流向種畜場醫院,全力支持基層醫院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的提升。現在,養殖場醫院可以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機構預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康復等“六位一體”服務功能,提供兒童保健、婦女保健、慢性病等10大類43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極大方便了轄區居民。
【/h/】針對人民群眾反映的藥品價格偏高,種豬場醫院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并下調全部藥品價格,年利潤20多萬元。為方便患者就醫,實施了無假日門診、開通“先搶救、后付費”綠色通道、同級檢查結果互認等15項便民措施。,人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得到明顯緩解。今年五十多歲的劉偉住在醫院對面。“我真的可以在家門口治好我的病。藥便宜,方便自己,方便家人照顧。老百姓真的買得起。”
在整個5年托管過程中,養殖場醫院逐步走出低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員工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快速增長。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建明表示,今后將繼續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和幫助種養場醫院做大做強,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健康提供更好的醫療場所,讓人民群眾享受安全、有效、便捷、廉價、優質的醫療服務。
本報記者周峰。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