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牟勁松是塞拉利昂第一醫療隊救治組組長,解放軍302醫院重癥監護室(ICU)副主任。進入塞拉利昂后,他定居在中塞友誼醫院,治療當地的埃博拉患者。今年4月,西非國家發生大規模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根據世衛組織12月初的數據,幾內亞、利比亞和塞拉利昂的死亡人數已達6331人。中國是最早派遣醫護人員的國家之一。第一批中國援外隊員于11月16日回國,12月7日,62名醫護人員全部通過醫學觀察期,無一人感染。
& ldquo當我征求意見時,我毫不猶豫地說去吧。
新京報:誰是塞浦路斯第一批醫療隊?
牟勁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的流動實驗室檢測團隊,主要負責檢測埃博拉出血熱,提升塞拉利昂的實驗室檢測能力。二是由解放軍302醫院組成的醫療隊,負責疑似和確診埃博拉病例的觀察和治療。起初兩個單位調了59人,后來又增加了62人。
新京報:那你是怎么決定去的?
牟勁松:也沒什么特別的。我是專業人士,對此(埃博拉疫情)非常關注。疫情前后,我意識到可能有任務。當任務交給我們醫院的時候,當醫院問我怎么想的時候,我真的沒有猶豫的回答&其他;轉到& rdquo。危險是存在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去吧,這是我的專業和工作。
穿防護服后太熱,提高工作效率。
新京報:在塞浦路斯工作需要穿防護服嗎?
牟勁松:醫院分為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我們的辦公區在干凈的區域,所以我們不需要穿防護服。但是,進入查房和治療病人時,必須穿防護服。在非洲,整套裝備穿起來會覺得很悶很熱,全身短時間出汗。有時候口罩和護目鏡里會積水,人的工作時間會受到體力的限制。每次進出病房,我們都必須安排好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新京報:哪一次治療讓你特別難忘?
牟勁松:我們剛到塞拉利昂的時候,一個9歲的女孩和媽媽一起住進了醫院,很快媽媽就去世了。這個女孩也很虛弱,幾乎不能吃東西或移動。我們給她輸液和用藥,看著她慢慢恢復。前幾天第二批醫護人員說,女孩上周出院了,真的是非常好的消息。她特別喜歡王老吉和巧克力。我們每次查房都會帶一些給她。
醫療隊不厭其煩地取笑餃子的火鍋唱k。
新京報:你害怕直接面對埃博拉嗎?
牟勁松:我們知道埃博拉很危險,后果很嚴重,但是作為專業人士,我們沒有時間,也不習慣害怕什么。每個人的心思都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在恐懼上。
新京報:除了工作,你平時都是怎么生活的?
牟勁松:那里的條件和國內完全不一樣。每天都有在中國無法想象的斷水斷電等問題。我們的領隊和教練正在努力改善食物,在困難的條件下為每個人調節氣氛。我們包餃子,洗火鍋,慶祝隊員的生日,還唱了一次卡拉ok。一個團隊一起工作,互相協商,互相依賴,經常互相逗笑,緩解了很多壓力。新京報記者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