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原標題:700家專家庫為醫委會吸引了80%的當事人。
【/h/]◤圖為黃石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組織各方當事人和各方人員共同調解。▲圖為證監會工作人員為當事人解答相關規定。【/h/】在湖北省黃石市,發生醫療糾紛時,80%的當事人會選擇去醫委會處置。這是黃石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近日發布的數據。
成立于2010年初的黃石市醫療調整委員會,以“三軸”調解成功率達92%,得到了醫院的認可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全市醫療糾紛逐年減少。
23個確保公平的詳細流程。
2011年元旦,黃石市某醫院發生一起死亡糾紛。病人情緒激動,醫院里圍了幾十個人。在醫患雙方的要求下,黃石市醫委會及時派出人員趕赴現場。經過10多個小時的調解,雙方握手言和。
“這個要放過去,肯定會發展成堵門堵路。不僅醫院,政府前門也不會太平。”黃石市醫療委副主任崔紅告訴《法制日報》記者,2007年至2008年,黃石市醫療糾紛和醫療糾紛難以遏制,人民調解作為第三方應運而生。
2010年1月9日,黃石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市財政撥款30萬元,確保其在處理醫療糾紛時保持中立態度。因為中立,醫委會最終獲得了各方的認可。截至2014年11月,黃石市醫委會共受理醫療糾紛385件,移送352件,調解成功率92%。
黃石市醫委會除了獨立性之外,還注重細化程序,確保醫療糾紛調解的公平公正。
黃石市醫委會在五年多的探索中,建立了受理、鑒定、調解、理賠“四位一體”的糾紛調解機制,細分為23個子流程,全部公開上墻,讓醫患雙方都能了解調解的每一步。調解過程中,醫委會堅持調解員、醫患雙方、監督員、索賠人“五方”都要到場,全程記錄、記錄,確保“陽光調解”。
700名專家負責確定責任。
在黃石市醫委會處理的醫患糾紛中,患者能否獲得賠償,取決于專家的論證。
2012年7月,家住山區的85歲老人張不慎將右髖關節撞傷,導致右股骨頸骨折。她住進了黃石一家醫院的骨科,做了兩次手術,住院33天。然而,半年后,張在床上無法自理,家人認為是醫院治療有問題。
黃石市醫委會從中調解,醫患雙方同意司法鑒定。經國家司法鑒定人和骨科專家共同鑒定,認為醫院存在醫療過錯,醫院應承擔連帶責任。最終,根據黃石市醫委會的鑒定意見、相關賠償標準及調解,醫院賠償張11萬元。
但是,并不是所有醫療委員會發現的糾紛都可以由受影響的一方進行賠償。2012年7月,一位愛美的年輕女子到醫委會求助,稱自己在黃石某醫院做了鼻炎手術。手術后,別人以為她原本高高的鼻梁塌了,她向醫院要求賠償。
醫委會受理此案后,專家判定患者的鼻梁并非塌陷,而是心理作用所致。患者拒絕了,得到了湖北武漢某美容醫院的好評。醫委會專家進一步建議女孩去武漢權威醫院進行三維重建,足以接受這封信。病人鼻子的三維重建顯示他的鼻子沒有塌陷。
在崔宏看來,醫療糾紛處理不力的關鍵在于醫療行業專業性、技術性很強,如何確保客觀公正地確定醫療糾紛處理責任是最大的挑戰之一。為此,黃石市醫委會建立了由700多名專家組成的龐大專家庫,為責任認定提供技術支持。需要對專家進行培訓和資格認證,動態管理,并不斷更新和優化。
數據顯示,近5年來,黃石市醫委會調解的近400起醫療糾紛沒有走上訴訟之路。
保險賠償不再困難。
2011年8月,黃石市陽新縣某醫院一產婦分娩時失血過多,被緊急送往市內醫院救治。她及時去世了。因死者生前有一個孩子,經調解賠償金額為35萬元,是黃石市醫委會當時受理的最高賠償案件。
“在保險公司的配合下,35萬元的理賠很快到位,避免了矛盾的二次激化。”崔宏表示,引入保險公司處理醫療糾紛提高了理賠的科學性。
2009年系統頂層設計時,黃石市建立了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本市二級以上各類公立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并按規定參加醫療責任保險,其他醫療機構可自愿參加保險;黃石市衛生局通過招標確定黃石人壽保險公司為承保公司。
截至目前,在黃石市醫委會成功調解的糾紛中,未拖欠任何賠償費用。崔宏透露,黃石市醫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年,保險公司的賠償金額僅為當事人索賠總額的10%,杜絕了此前“小吵小鬧、大鬧大鬧、不鬧不賠”的怪現象。
(來源: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