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昨天,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近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點》(簡稱《要點》),其中透露,試點城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公立醫院取消藥品獎金,并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進行補償,新增2-3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
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73個。
去年同期,省政府發文稱,將指導1-2個地級市開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省醫改辦主任黃飛此前表示,截至去年,廣東已有73家城市公立醫院開展改革試點。這一“要點”明確旨在擴大試點范圍,新增2-3個試點城市。
據了解,從2013年底開始,廣東開始在全省38個試點縣部署所有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本次《要點》提出,試點城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公立醫院取消藥品獎金(中藥材除外)。公立醫院的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收入、政府補助三個渠道,變為服務收費、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通過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醫療保險支付方式,降低醫院運營成本,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
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表示,帶藥就醫帶來了醫療行為的扭曲,“多勞多得”演變為“多銷多得”,損害了醫務人員的尊嚴。“醫務人員的尊嚴不應該寄托在藥品加成上,而應該體現在技術能力上。”
逐步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動收入。
與醫療服務價格變化相對應的是,與往年相比,《要點》對衛生工作者的薪酬制度有了更明確的表述:需要降低藥品、耗材、大型設備檢驗等價格。,并提高體現醫務工作者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具體來說,各縣(市)可以先探索制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額的核定方法。公立醫院通過科學的績效考核自主分配收入,嚴禁為醫務人員設置創收指標,個人薪酬不應與藥品、體檢等業務收入掛鉤。逐步增加醫務人員的勞動收入,今年,醫療機構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已提高到35%左右。
《要點》對社會辦醫也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全省民營醫療機構就醫總量的25%左右。將社會醫療服務納入區域醫療資源規劃,取消對社會醫療機構具體數量和地點的限制。要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等級評定、技術準入、重點學科建設、科研項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落實社會在土地、投融資、稅收、價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要點》指出,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城市可以選擇部分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進行試點改革。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相對薄弱的縣級醫院。原則上全省所有縣至少有一家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培養一批符合當地需求的臨床重點專科。力爭全縣住院率達到90%以上。
年內按病種付費或推百種。
《要點》對醫保參保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繼續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農民工及其子女為重點,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保持在85%以上和75%左右,進一步縮小了與住院費用實際支付比例的差距。
去年,省政府文件提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今年年底前,全面開展按病種付費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單病種付費參考標準。此前,黃飛還透露,廣東正在示范按單病種打包護理費用,體現了護理的勞動價值和專業價值。今年將推出50-100種單病種收費目錄,省級人社部門、醫保等單位將對每種單病種的收費標準進行測算核實。
數論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城鄉居民人均繳費達到120元左右。
●力爭今年年底達到民營醫療機構就醫總量的25%左右。
●大病保險實際支付的是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后需要個人承擔的患者合規醫療費用的50%以上。
●重點救助對象年度救助限額內自費住院救助比例超過70%,城鄉醫療救助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1556元。
南方網記者楊實習生鄭京莎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