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翟勝利近日向《生命時報》記者表示,對網上中藥購買泛濫這種現象如不加大監管力度,將會引發嚴重的健康隱患,而消費者盲目網購中藥,則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冒險。
3月20日,記者在國內某知名購物網站以 “中藥”為關鍵詞搜索,搜到了1萬6千多家店鋪、73萬多個產品。一些生意紅火的店鋪,月銷量可達5千多筆。即便是同一種中藥材,在網上價格也相差懸殊,500克的黃芪片,貴的要三四百元,而便宜的包含郵費才十幾元。
除了中藥飲片,打著“中藥養生”旗號的偏方在網絡上也大受歡迎。記者看到,中藥面膜、中藥減肥豐胸、調理氣血和祛痘美容等相關的中藥產品銷量都很高。此外,還有不少商家打著 “獨家秘方”、“藏傳配方”的招牌,出售治療高血壓、鼻咽炎、風濕病、糖尿病、牛皮癬等慢性疾病的中藥。
記者以一名買家的身份,體驗了一下網上購藥。在一家標價130元的中藥治療粉刺和去痘印的店鋪,賣家首先讓記者填寫了包含個人性別、年齡、皮膚情況和癥狀表現的電子表格,填好后,賣家便催促記者拍下商品并付款。當記者提出有胃寒的毛病,想看一下藥方時,賣家卻表示不能提供,并一再向記者保證,醫生會根據買家反饋的皮膚狀況量身配制藥材,并會免費磨粉以方便服用。事實上,這所謂的美容秘方,是一包根本沒法辨別其中成分的粉末。
記者發現,網上售賣的中藥配方大多是“三無產品”:成分、產地、生產日期等都無法知曉,藥方不分人、不辨證,劑量、禁忌也沒有說明。
“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中藥無疑是拿自己的健康冒險,由于目前對網絡藥店缺乏監管,一旦出現問題,所有風險都要由消費者自己承擔。”翟勝利說,網上售賣中藥并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基本都是非法經營,是打法律擦邊球的做法。此外,網上買中藥還暗藏隱患:第一,不符合中醫望聞問切的基本理念;第二,網上中藥的來源并不可靠,藥方也缺乏依據,賣家沒有從業資質和相關許可;第三,“千人一方”不僅不能治病,盲目用藥還會損害健康,比如因藥物過敏引起皮膚紅腫,一些內服的中藥會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嚴重的還可導致內分泌紊亂;第四,藥材根據品質的不同,也是分等級的,網上的藥材看不見摸不著,消費者根本沒法辨別它的質量。他提醒消費者,看中醫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亂吃中藥很危險,特別是一些慢性病和重癥患者,極易延誤病情,導致嚴重后果。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www.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