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分析人士表示,政策疊加有利于民營醫療服務業發展。
■我們的見習記者蘇世珍。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指導意見初稿已經完成,正在征求意見,今年年底前應該會出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司長許說。
10月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重點是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基于成本收入結構變化的動態價格調整機制,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市場價格調整政策。
中國投資咨詢醫藥行業研究員徐令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目的是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讓醫務人員的勞動成果得到重視,醫院的收入結構得到優化,公立醫院的運營將進入良性軌道。
同時,“十三五”規劃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促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市場價格調整政策。
太平洋證券醫療行業研究員荊穎表示,中國整體醫療結構仍呈現“輕基層、重醫院”的倒金字塔體系。民營醫院數量和床位增長率略有增加,但民營醫院水平仍然較低,規模仍然較小。政府鼓勵和加強對民營醫院的支持,以利于民營醫療服務業的發展。
許表示,目前的醫療服務價格遠未理順。受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和醫?;鹬Ц赌芰Φ挠绊?,現行醫療服務價格并未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的價值。此外,醫療服務價格行為不規范,往往增加了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
徐玲妮告訴記者,醫療價格改革主要有四個原則。一是堅持調整與釋放相結合,二是堅持綜合改革,三是堅持統籌兼顧,四是堅持穩步推進。醫療價格改革將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逐步放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促進市場競爭,逐步形成多方參與、動態調整的價格形成機制,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