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頭痛不需要在大醫院排隊,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疾病。在當地看病,NCMS的報銷比例比較高。市人民醫院城南新區新址、市第二醫院門診樓如火如荼...一系列新的醫療資源即將投入使用。將來,我們城市的居民在家門口看病會更方便。
城鄉醫療體系不斷完善。
在家看病更方便。
王大爺家住太和縣三塔鎮行政村,最近一直覺得胸悶氣短。他走了10分鐘,來到村衛生室。醫生量了他的血壓,仔細檢查,開了藥。王叔叔只花了9元錢,除了新農合報銷。
農村診所的建設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也給城市居民帶來了便利。
早上7點半,戴準時到達阜城清河社區衛生服務站。診所的墻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普通門診”,這是她工作的地方。
因為他是全科醫生,所有的病人都由戴單獨治療。所有來看病的人都是附近的居民。因為彼此熟悉,她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開出合適的藥,治療效果也很好。
我市實行家庭醫生合同制以來,戴如果轄區內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將攜帶藥箱上門服務。
如今,城鄉醫療體系不斷完善,居民在家門口看病更加方便。數字顯示;目前,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2家,覆蓋90%的城市人口。縣、鄉、村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
NCMS的報銷率很高。在家看病比較便宜。
彭小燕在醫院的病床上還很虛弱,但手術很成功,而主要原因是看病的費用不多。今年53歲的彭小燕住在臨泉老集。他和妻子常年在家工作,經濟條件不是很好。
最近經常感到心口疼痛,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膽結石在作祟。
醫生建議她做手術切除膽結石。經過慎重考慮,全家人最終決定在鎮中心衛生院通過腹腔鏡取出膽囊結石。
彭小燕之所以選擇在鄉鎮醫院做手術,不僅僅是因為離家近,還因為費用便宜。
老鎮中心醫院院長梁云利說,近年來,通過城鄉對口幫扶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農民就近就能進行腹腔鏡手術,不用離家太遠就能享受到以前在大醫院享受的治療方式。
更重要的是,農民在家看病更實惠。梁云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彭小燕的膽囊結石手術,在鄉鎮衛生院把NCMS報銷后,只花了500多元。
近年來,我市利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引導農民就近就醫,將參合農民在省、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住院的政策補償分別調整為70%、75%、85%、90%,并調整了各級醫院的門檻費,明顯拉大了差距,允許患者選擇在縣、鄉、村就近就醫。
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把更多的病人留在家里。
“多虧了縣醫院的高科技,不然我早就沒命了。”在太和縣人民醫院,60多歲的李生仍在康復中。不久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李生被緊急送往太和縣人民醫院。醫生成功為他實施了心臟介入手術,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李生留在心內科,這也是本市最早開展心臟介入治療的科室。太和縣人民醫院院長唐廷喜說,過去這種手術只能在其他地方進行。
據了解,該院利用上級醫院專家支持的機會培養醫生,同時派出骨干人員到外地學習,90多項新技術日益成熟。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該縣的醫療救治率不斷提高。目前,該縣已實現90%患者不能提前出縣的目標。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我市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有像太和縣人民醫院這樣的臨床重點專科或特色專科,其強大的醫療技術服務能力和診療特色使居民無需就醫。
三年醫療資源規劃。更多的醫療資源建立在周圍。
近日,潁州晚報記者來到市人民醫院城南新區,門診樓、醫技樓、病房樓排列整齊。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馬杰介紹,新區一期室外裝修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預計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屆時,就醫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市人民醫院城南新區建設是我市醫療資源建設三年發展規劃的一個縮影。
一段時間以來,患者抱怨住院困難,等待時間長。醫生抱怨過度勞累和痛苦...
由于醫療衛生資源短缺,醫患矛盾長期存在。要解決這個問題,群眾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就近就醫。2013年,市政府確定了26個醫療衛生重點建設項目,實施了醫療資源建設三年規劃。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8個,在建15個。近日,市中心血站、阜陽民生醫院、臨泉縣醫院的婦兒病房即將開工。
根據三年醫療資源建設規劃,到2015年,阜陽市區將建成“五大專科醫院、四大綜合醫院”,即傳染病、精神病、腫瘤、婦幼、心腦血管五大專科醫院,以及市人民醫院城南新區醫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院、市第五醫院新區、中鐵阜陽中心醫院四所三級綜合醫院。
屆時新增床位1.8萬張,執業醫師1.1萬人,護士1.4萬人,全市每千人口平均床位數達到4張,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漳州晚報記者段華美通訊員胡云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