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數據健康。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死亡原因,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為應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全球性挑戰,由中華醫學會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心臟病學大會于2015年8月7日在北京召開。今年的主題是“健康的心,美好的生活——創新、轉型、合作”。
大會主席、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在會上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亟需加強政府領導下的防治工作。
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是我國居民的第一死因。此外,未來10年,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將繼續上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首席專家高院士表示,根據《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的數據,我國約有2.9億心血管病患者,即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壓患者2.7億,腦卒中患者至少700萬,心肌梗死患者250萬,心力衰竭患者450萬,肺心病患者500萬,風濕性心臟病患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患者200萬。”面對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采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非常重要。"
高認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趨勢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導致患者數量持續增加,未來10年患者數量仍將快速增加。如此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如此高的醫療風險和高額的醫療費用,不僅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
農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達44.8%。
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續上升,尤其是農村地區,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災區”,疾病負擔日益加重。其中,2009年以來,農村人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經超過并持續超過城市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早年農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遠低于城市,但近年來農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續上升,連續幾年高于城市居民。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顯示,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已達44.8%。”高說,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農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對健康生活方式缺乏了解。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斷上升,疾病負擔日益加重,已成為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
高介紹,心血管死亡率上升的趨勢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上升。
根據國家疾病監測系統2004-2011年監測數據,全國各地區35歲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男性高于女性。農村居民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上升較快。2004年農村居民缺血性心臟病標準化死亡率低于城市居民,2011年高于城市居民。
各種風險因素的患病率仍然很高。
高坦言,我國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病率不容樂觀,而這些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比如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每年因血壓升高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高達200萬,但其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都不理想。“由于遏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需要一定的“時間窗口”,未來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仍將快速增加。”高表示,面對心血管疾病的嚴峻負擔和挑戰,預防窗口需要不斷“前移”。
此外,北京安貞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東教授表示,血脂異常也在人群中流行。發現45-59歲男性和60歲以上女性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最高,但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有待提高。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