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言人肖偉昨日介紹,過去20天,全國發生了10多起醫生暴力傷害事件,并被媒體公開報道。檢察機關對惡性醫療傷害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建立快捕快訴辦案機制。
最高檢昨日發布9起涉醫違法典型案例。
昨天,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檢察機關關于依法懲治涉醫犯罪的情況,發布9起涉醫犯罪典型案例。
肖偉表示,暴力侵害醫生等行為危害醫務人員生命安全,破壞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制造醫患關系緊張,嚴重擾亂正常醫療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近年來,一些地方接連發生暴力殺害、傷害醫生、聚眾在醫療機構鬧事、擾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據不完全統計,近20天,國內媒體報道的暴力醫療傷害事件已超過10起。
肖偉介紹,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計委聯合印發《關于依法懲治醫療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明確了六類醫療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為打擊醫療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專項行動中,全國檢察機關審查起訴347人,法院審理“溫嶺醫療殺人案”。
為保持打擊惡性醫療傷害犯罪的高壓態勢,檢察機關對此類案件建立了快捕快訴機制,如開通綠色辦案通道、指定專人辦理、成立專業辦案團隊等。,從而加大對涉醫犯罪的處理力度。對于重大、疑難、復雜的醫療案件,要提前介入,引導調查取證,確保案件質量和效率。
此外,檢察機關還運用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相銜接的機制,加強刑事立案監督,對不成立的案件、不移送的案件、以罰代刑的案件進行全國范圍的調查,同時注重審判監督,對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依法提出抗訴,確保監督實效。
最近,與醫療有關的犯罪頻繁發生,后果嚴重。
會上,最高檢偵查監督司副司長級檢察官劉亞慶總結了涉醫犯罪的共同特點。據介紹,近年來,涉醫犯罪具有發生頻繁、后果嚴重的特點,突出了事件的突發性、影響的公開性、危害的嚴重性、處置的緊迫性和隱患的持續性五大特點。
從案件主體來看,不僅有直接處理案件的醫生,被告去的醫院也有無關的醫護人員。從辦案情況來看,不僅有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惡性案件,還有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尋釁滋事等犯罪。
從近期涉及非法行醫的案件來看,具體表現形式包括:一是莫須有的懷疑、故意發泄、報復、侮辱、威脅、毆打、傷害、殺害醫務人員,手段殘忍,情節惡劣;二是故意捏造、擴大事實,唆使、教唆他人犯罪;三是在醫療機構組織鬧事,非法攔死、設立私人靈堂、擺花圈、燒紙錢、掛橫幅、堵大門、堵交通,嚴重影響公共秩序;四是長期在醫院鬧事,敲詐勒索,擾亂醫療秩序,造成醫患生命財產損失。
兩種醫療麻煩分開處理。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室副主任級檢察官張介紹了檢察機關區分職業醫療糾紛和因患者家屬與醫院糾紛激化引發的醫療糾紛的依據。
張表示,《關于依法嚴懲醫療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出臺以來,檢察機關高度重視醫療刑事案件的辦理,正確區分罪與非罪界限,依法嚴厲打擊醫療刑事犯罪,嚴格控制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
各地檢察機關依法辦案,根據案件事實區別對待,依法嚴懲職業醫療糾紛。對于患者家屬與醫院糾紛激化引發的醫療糾紛,特別是可以適用當事人和解程序的公訴案件,檢察機關督促雙方當事人和解,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確保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