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前一條。
遵守法律是醫患溝通的底線。
醫院是一個崇高的希望之地,但有時也充滿了憤怒。在這種醫療環境下,患者和醫生都感到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恢復一個舒適和無準備的醫療環境,我們有責任做出努力。比如在醫患發生糾紛時,我們懂得通過法律途徑維權。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暴力傷害醫生事件轟動一時,盡快將醫患糾紛的處理方式帶回法治軌道成為當今最大的呼聲。畢竟,把它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對的。
本報記者盧玨
不少患者選擇第三方調解
蘇州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位于獅子街。作為醫患之間相對獨立的第三方,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姑蘇區、工業園區和高新區的調解工作。2010年至2014年,1200多名患者自愿選擇來此調解維權。
調解委員會負責人姚慶林告訴記者,近年來,每年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數量穩步增長,增幅不到10%。“愿意來我們這里調解的患者可以信任我們。說實話,我們很珍惜患者的這種信任,所以我們盡力傾聽他們的訴求。”經過努力,該委員會在過去五年中成功調解了1199起案件,成功率為97.4%。【/br/】據了解,蘇州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等全市各級調解組織均遵循《蘇州市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姚慶林在多年的調解工作中發現,醫患糾紛的發生可能是醫生造成的,比如醫護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態度,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可能是患者的原因,《辦法》在這些方面,都有詳細的規定。【/br/】在具體調解中,工作人員還會幫助患者理清前因后果,使其盡可能了解醫學客觀存在的局限性和風險性,以引起雙方的理解和體諒。“有時候我們要和雙方反復談幾輪,但由于醫患雙方的認知結構差異較大,我們最終還是會建議他們通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司法途徑解決問題。”
去年,17名受傷醫生被依法處理
近年來,全國各地暴力傷害醫生事件頻發,甚至造成醫患雙方死亡的嚴重后果。這樣的悲劇太可怕了。共同面對疾病,醫患矛盾更加復雜,為什么非要用打頭、用命來解決呢?!”我市一家醫院的患者溝通服務負責人感嘆道。【/br/】為切實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秩序,2012年,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布《衛生部、公安部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在醫療機構內燒紙錢、設立靈堂、擺花圈、非法攔死、聚眾鬧事的,非法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管制器械進入醫療機構的,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醫務人員或者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故意損毀、盜竊、搶奪醫療機構公私財物的,倒賣醫療機構登記證書的;還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br/】去年,最高法、國家衛計委等部門發布《關于依法懲治醫療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對毆打醫務人員、故意傷害醫務人員身體等六類醫療犯罪進行了嚴懲。【/br/】日前,記者從我市公安部門了解到,2014年,因毆打致17名醫護人員受傷的案件有15起,均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此外,對于職業醫療的隱患,市公安局內保科負責人表示,他們會收集每一起醫患糾紛中過度激動人員的身份數據,并在平臺中自動比對,識別出職業醫療人員。一旦被發現,他們將被依法處理。
是時候梳理分析患者的投訴了
然而,反復強調法治的約束力,其實只是“退一萬步”的最后一道防線。如今,呼吁醫患之間的法治不是為了批評或懲罰任何人。即使用法律處理極端,也絕不是最終目的。對此,江蘇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服務中心主任顧認為,在醫院設立警務室等措施,只能在無奈之下采取;最根本的辦法是依靠加強溝通和制度的完善,最終使兩者真誠地、長遠地“和解”。
比如,探索完善保險制度。采訪中,幾乎每個受訪者都向記者提到了保險。“國外有比較完善的保險制度。如果發生醫療糾紛,需要賠償,大部分由保險公司或專項資金解決。”市醫院東區醫患溝通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醫療事故保險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散和化解醫療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風險意識,有效化解醫患之間的直接對抗。
此外,就在去年,顧的“醫患管理軟件”獲得了國家軟件著作權。她指出,面對今天的新形勢,各醫院負責患者溝通服務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忙于處理復雜的投訴,是時候對這些投訴進行統計和梳理了。
“病人為什么來投訴?有哪些醫學問題?哪些只是患者不理解造成的?大數據時代,需要做理性的系統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對癥治療,而不是躍躍欲試。”顧希望全國各地的醫療投訴處理人能夠共同關注醫患糾紛,以分析討論為主題,集思廣益,理性疏導和處理投訴,引領回到法治的基本軌道,同時有效滿足患者,改善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