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現代中醫研究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等、靠、要”。中醫藥研究必須堅持主體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持續傳承創新,大力培養協同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
■王擁軍
在近日國務院召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人才是國家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代表著國家創新的未來。作為中醫界“潔清”的代表,我很榮幸被邀請參加本次座談會,聽取了總理的講話和老科學家張存浩院士、諸宸院士、白春禮院士、潘建偉院士、楊偉院士等十幾位“潔清”獲得者的發言。
中國和世界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給醫學帶來的巨大挑戰。中醫藥在造福人類社會、促進健康和諧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和需求。中西醫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已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特色和顯著優勢。中醫學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學科。從服務人類健康的角度來看,它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但它形成于自然科學研究手段不發達的中國古代社會。在理論體系的構建和闡述、指導思想,乃至防病治病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都嵌入了大量的哲學和人文學科。現代中醫研究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等待、依賴、苛求”。必須堅持中醫藥研究主體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持續傳承創新,大力培養協同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
【/h/】當前的醫患關系和社會對醫務人員缺乏理解和支持,嚴重影響了醫療領域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原創性,使許多有前途的青年醫務工作者失去了忍受艱苦漫長的臨床和基礎科研過程的強大動力和勇氣。尤其是中醫研究者不僅要面對非中醫界的一些批評,還要面對如何把握中醫傳承與創新的界限等問題。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中醫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學術水平相對低于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的大多數專業領域。因此,要大力培養新時期中醫藥創新領軍人才,通過領軍人才及其帶領的協同創新團隊或團隊,提升中醫藥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創新型中醫團隊建設周期較長,系統性要求較高,需要長期堅定不移的支持和培育。
如何培養新時期中醫藥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具有中國原始思維、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我認為:
一是營造寬松、大眾理解的創新文化氛圍,增強創新者挑戰世界難題、臨床疑難疾病和重大復雜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容忍創新者暫時失敗;創造條件讓醫學領域和其他不同領域的創新者有規律的啟發和討論,從而激發創新的激情和思想。
二是大力培育和樹立德才兼備的科技核心人物,原始創新是在原始積累、關鍵人物、創新文化、激勵機制、原始技能、科研興趣、團隊協作等七個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發生的。從其特征分析來看,原始創新的演化機制包含著不同于一般創新研究的特征演化機制,創新型領軍人才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核心人物不僅要有良好的科學造詣,還要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并自帶創新群體,這樣才能在創新的過程中影響和造就未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
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醫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因其學科特點和社會背景,有其獨特的思路和模式。有鑒于此,我們結合臨床實踐、科研、教學和轉化實踐,提出了中西醫結合、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古代中醫與外語相結合、醫學與生物、化學、物理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專業技術與組織管理相結合的中醫復合型高級科技人才“六結合”培養模式。
四是為中醫藥創新領軍人才脫穎而出提供堅實保障。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大型科研平臺和基地建設。要借鑒“兩彈一星”國家體制和組織模式,加強協同創新研究群體長效建設。建立有效穩定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創新者堅持科研經費、待遇、項目立項、評價體系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創新能力。
比如2008年開工的“國家中藥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項目,是中醫藥領域關注度最高的基礎建設項目,2013年一期建設順利完成。16個基地建設單位統一思想,正確認識和把握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通過國家和地方共同投資,加強管理,改善條件,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建成國家級強輻射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醫藥理論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健康維護取得突破性進展。它已成為振興和發展中醫藥的戰略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從國家戰略高度對做好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們堅信,在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機制的基礎上,要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著力推進以原始創新為主題的原始創新機制,進一步建立自由寬松的創新環境機制、促進團隊互動互助的協同創新機制、政策和后勤保障機制、激勵獎勵的獎勵表彰機制、招才引智的人才引進和開放平臺機制。可以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發展,培養大批高層次中醫藥創新人才,更好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促進人民健康,促進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作者系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