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回去后按時吃藥,照顧好自己,有問題隨時聯系我。”一位中年醫生靠在戴著助聽器的老人耳邊,耐心地向他講解注意事項,并一字一句地向他宣讀報告和藥品說明書中的重要內容。“他是醫生。他把手機號碼留給病人已經15年了。最近,他也去了報社。”在診所外等候的病人豎起了大拇指。(新華網9月21日電)
對于這樣一條新聞,相信大家都會感到溫暖和開心。齊醫生雖然把手機號留在了箱子上,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背后的溫暖卻讓人感動。畢竟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時候,給患者留下手機號碼無疑是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雷區”。如果醫生粗心大意,他可能會“生氣”,甚至給自己帶來更危險的后果。
就提交人而言,齊醫生在此案上留下電話號碼已有15年,與患者并無矛盾。通過這種溫暖的實踐,不僅沒有發生不愉快,齊醫生也成為了患者心中的好醫生。不難看出,醫患矛盾與當前醫療體系中的慢性病有關。但是,如果醫生能夠以身作則,在自己的醫術中植入更多的醫德,醫患之間的信任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現實中,一旦發生醫患沖突,往往是因為相互不信任造成的。而且在輿論的幫助下,很多患者家屬還在搞“醫鬧”,嚴重破壞醫院秩序,使醫患糾紛降到冰點。因此,治療手段的“滯后性”特征并不能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甚至可能使醫患對立情緒不斷積累。對此,齊醫生在病歷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這無疑從源頭上加強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將醫患糾紛的風險轉嫁給了自己。
但齊醫生的溫暖,一定會讓患者感到溫暖,堅定對醫生的信任。面對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生們表現出熱情和溫暖的態度,相信大多數患者不會生氣,而只會在心里感激醫生。想象一下,一個生病的病人遭受著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如果醫生對他漠不關心,病人和家人自然會生氣,糾紛和矛盾會在這里埋下隱患。
歸根結底,齊醫生的做法其實為解決醫患矛盾提供了一個范本。很多時候,深層次的醫療制度弊病需要慢慢解決和克服,但這不能成為坐視醫患糾紛產生的理由。如果每一個醫生都能像醫生一樣,把病人當家人,打通醫患溝通的渠道,相信醫患之間的信任危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化解和消除。(劉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