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醫療費用為7083億元,比2009年增加4218億元,年均增長近20%。隨著醫療費用快速增長,醫?;鹈媾R越來越大的支付壓力,多省統籌基金余額偏離“滿足6至9個月支付需求”的紅線。(7月13日《經濟參考報》)
在當前“五險”的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中,醫?;鹁拖耩B老基金一樣,每一次“福利”和“利差”的變化都會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在市場上,前者被稱為“救命錢”,后者被稱為“救命錢”。當很多省份醫保資金“吃緊”的消息傳來時,人們的擔憂和焦慮難免,甚至想問,問題出在哪里?
有些人可能會說,醫療費用的增加并不奇怪。的確,這是首先要澄清的問題。對此,相關人士指出:“價格的波動與衛生支出的變化沒有正相關關系,政府、社會、個人三方中任何一方衛生支出的增加都超過了價格的增加。”那么,是哪個“黑洞”吸走了超過漲價的衛生支出呢?從搜索數據來看,各級醫院,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使用了各種手段騙取醫?;穑@種情況近年來從未停止過。例如,2014年初查處的海南某醫院騙取醫保案顯示,該醫院自上而下、多方聯手騙取醫保資金2400多萬元,令人震驚。現實中,就像這家醫院一樣,有不少,但騙取的醫?;鸾痤~是有區別的。不能不說,醫?;鸬摹俺跃o”與蛀蟲的“吃緊”息息相關。
此外,問題是我們的醫療改革還沒有到位。醫改后,醫療費用不減反增。有專家尖銳指出,一是過度醫療,二是人為抬高藥價。改革必須持續推進,改革的紅利應該與職工共享,而不是醫保費正常繳納,但是越來越差。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城鎮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將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比重降低到30%以下。那么,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進一步深化醫改仍有必要。具體來說,一是公共財政要負主要責任,不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員工繳費比例上;二是徹底打破以藥養醫、以醫補醫的醫療機構運行機制,讓醫生真正靠技術吃飯,而不是擔心如何為醫院創收;三是嚴格醫?;鸨O管。在媒體的報道中,不僅有醫院保險詐騙的案例,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一些藥店利用制度漏洞,將藥店變成了超市。因此,出現在醫院和藥店的各種醫療保險支出都要認真調查,嚴格調查——經驗告訴人們,每一種情況造成的損失如果被忽視和忽視,同樣令人震驚。
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是醫改的核心目標。打破困境將考驗相關部門的管理智慧和創新體系。例如,我們能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消除醫院中公眾無法接受的逐利現象?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