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隨著新醫改艱難推進,連續多年虧損的商業健康保險,近期頻頻迎來利好政策。
8月13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發展多元化健康保險服務,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整合,探索運用股權投資和戰略合作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助力醫改和提高人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
當被問及商業保險將在醫改中發揮什么作用時,一位保險專家告訴記者,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不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醫療保障水平,滿足多層次的健康需求,還有助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和擴大就業,從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改善民生。從國務院相繼出臺的政策來看,此次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改并非表面經驗,而是有望深度介入。
事實上,商業健康保險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專家的觀點。據中國保監會最新統計,今年1-7月,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2831.48億元,同比增長19.81%,而同期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高達50.96%。據相關機構預測,2013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已超過1122億元,未來十年保費收入有望達到1.8萬億元,年增長率為28%至37%。從產品類別來看,目前PICC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平安健康等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有上千種,涵蓋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傷殘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多個方面。
作為我國商業保險參與醫療改革的“排頭兵”,近年來大病保險的快速發展,不僅擴大了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還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讓大多數人不再因為生病陷入經濟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醫療費用的控制。
據了解,自2012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發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指導意見》,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大病保險制度以來,試點制度取得顯著成效。正如中國保監會副主席王祖繼日前在國務院辦公廳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近年來,保險業在全國26個省、260個統籌地區辦理大病保險業務,惠及4.7億人,保險水平平均提高10至15個百分點,大病賠付率達到70%以上。
大病保險的成功經驗也讓政策制定者對“政府+市場”的既定思路更加堅定。根據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方案,除了全面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委托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外,政府還將加大服務購買力度,引入競爭機制,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項醫保經辦服務,鼓勵醫療機構成為商業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減少不合理醫療費用。此外,國務院還提出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發老年人和殘疾人保險產品,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提高保險覆蓋面。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以金融基金為杠桿,煽動市場力量,將是未來金融基金發揮作用的方向。醫療改革的市場化道路是讓醫療保險發揮更大的作用。除了基本醫療保險,它將更多地依靠商業保險來參與。”上述保險專家告訴記者,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醫改,首先要扭轉目前健康險普遍虧損的局面。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PICC健康虧損1.87億元,2013年平安健康和昆侖健康分別虧損7902萬元和2.8億元,2013年僅和諧健康實現盈利9022萬元。此外,2014年上半年,中國太保經監管部門批準,與德國安聯集團正式成立太保安聯健康保險有限公司。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國太平洋保險董事長高在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將很快開業。
對于虧損的原因,一位健康險公司負責人坦言,健康險公司虧損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在實際經營中,保險公司與醫院相比處于弱勢地位,用藥和理賠信息不透明、數據不共享增加了健康險公司的經營風險。而且,要實現我國健康保險的快速發展,稅收優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目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于投保人無法享受稅收優惠。
根據國務院的規劃,除了企業為職工繳納補充醫療保險費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外,政府還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健康保險公司,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設立新的醫療、社區養老和體檢機構。同時,政府將加強監管,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有序競爭。
負責編輯:zd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