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劉新河(右二)正在給病人做手術。本報記者趙耀東攝
本報記者孫
他有高超的外科技術。30多年來,他進行了成千上萬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他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無論做什么手術,都要做到盡可能的完美。他以崇高的追求,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患者的康復中,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現任市人民醫院第三區總醫院主任、主任醫師劉新河。
技術來自于一絲不茍。
“小心點,小心點。”這是劉新河30多年來經常告誡自己和年輕醫生的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話,他創造了上萬次手術都沒有醫療事故的奇跡。
作為一名技術含量很高的外科醫生,他的專業涵蓋肝膽、胰腺、胃腸、肛腸、血管、甲狀腺、乳腺腫瘤及外傷等。劉新河始終嚴于律己,刻苦鉆研業務,將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有時,一天做了五六次手術后,他還會利用休息時間查閱醫學書籍和資料,或者想出新的手術方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新河在我市醫療領域的技術水平和一絲不茍的精神也是出了名的。很多病人都給他取了手術的名字。當一些醫院遇到手術問題時,劉新河往往是第一個想到的人。去年,當我市一家基層醫院的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遇到難題時,立即打電話給劉新河求助,請他解決難題。劉新河在他的醫療生涯中,被其他醫院和自己的醫院叫去急診已經很多年了。有時候,這個手術還沒做完,下一個手術就已經在等他了。
藝術源于優秀。
技術的完美就是藝術,多年來,劉新河在無影燈下用小手術刀做了很多被同行稱為“藝術”的手術。兩年前,一名結腸癌術后28歲的男子因腹痛、呼吸困難,前往劉新河治療。經檢查,一個巨大的囊腫充滿了患者的整個腹腔,擠壓到兩側的腸胃等器官和疝囊。嚴重變形的腸管、充滿結石的膽囊和不斷增加的腹部壓力仍然擠壓著肺部。最后,在不破壞包膜的情況下,劉新河不僅完整切除了重達10公斤的囊腫,還同時進行了造口附近疝的修補、結腸造口和膽囊切除,充分體現了現代外科治療的“無瘤原則”,手術難度在全省創下了先例。
【/h/】在我市普外科領域創造如此突出的成績,并不是因為劉新河有著特別高的天賦,而是因為他在醫療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到現在,只要他有時間,他還是56歲,實用外科學、實用內科學、外科學、再手術等專著,以及《中國實用外科學》、《中國普通外科學》等核心期刊都是他放在辦公桌上的資料。多年來,劉新河在各類核心醫學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專著1部,完成科研成果2項。他還在全市率先開展肝外膽管結石聯合治療、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對于外科醫生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他們的手術既漂亮又成功,幫助患者將痛苦降到最低。”劉新河告訴記者。
仁,來自充滿真情。
多年的醫療生涯讓劉新河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沒事就要去病房轉一轉,尤其是對于那些剛做完手術,病情危重的病人,他一天要去看很多次。用他的話說:“作為醫生,如果不能隨時了解患者的病情,怎么能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
“生命的信任重于泰山”是劉新河多年行醫的信條。因為病人在心里,所以他經常拋開個人得失。前年,一位93歲的老人患了結腸癌并伴有腸梗阻。經過多次協商,老人的子女找到了劉新河。這時有人勸他:“這個病人年紀太大了,手術風險很高。即使手術成功,存活時間也非常有限。你為什么要冒這個險?”然而,經過充分準備,劉新河成功為老人做了手術。這種老年患者的手術,在普外科三區每個月都要做幾次。看到老人康復后在公園散步,劉新河感慨地說:“可以緩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我個人的榮辱是什么?”
劉新河的善舉帶來了牢固的醫患關系。現在,劉新河走上街頭,經常會受到康復出院的患者及其家屬的迎接。一位患者家屬說:“劉主任一天來病房幾次,到處打聽。像這樣的醫生,除了感恩,我們還能說什么?”
面對輝煌的成就和諸多榮譽,劉新河感慨地說:“作為一名醫生,我只是做了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情。”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