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北京商報今日訊(記者夏珊珊)深圳醫改的新舉措引起了業界的關注。日前,深圳市醫療管理中心運營管理部主任徐勇表示,深圳將在全國推出以臨床指標為導向、醫生分九級的人才評價體系。該系統將打破傳統的醫學人才評價體系,以課題和研究論文為導向。未來深圳的醫生收入很可能會和系列直接掛鉤,醫生收入不再和醫院收入掛鉤。
長期以來,醫生職稱評審在高職教育中存在低能量的現象,其評審方式主要依靠論文和科研項目,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詬病。統計顯示,目前基層醫院90%的醫生科研論文都是假的,很多人是通過“搭關系”獲得職稱的,有的主任外科醫生甚至連手術都不會做。
據了解,目前醫院競賽涉及評分,主要由專業學術委員會進行。但學術委員會的評委不一定屬于評級專業,一般給高分,往往并不能拉開差距。最終競爭只能依靠課題、論文等科研中的可量化標準。但這種操作模式容易造成一些專注于臨床實踐、操作量大但論文和題目少的醫生拿低分,臨床能力強的人無法競爭。目前大部分醫生的職稱與科室的績效分配掛鉤,直接影響醫生的收入,所以很多人對目前的職稱評定并不滿意。
目前,深圳市計劃實施的醫學人才評價體系以資源消耗為基礎,以相對價值衡量,其價值是根據醫師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消耗的資源成本客觀衡量的。它把分數分為9個等級,1級最低,9級最高。醫院會根據醫生的評分以及獲得的工作量與原模式工作量的差異,考慮下一步醫生的收入和待遇。
“這一評價體系是國內醫生職稱評審和基于科研論文的評價的重大改革,對臨床醫生的實力有了更準確的評價。”業內專家表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科學研究和教學不重要。科研、教學和臨床實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如果這個評價體系運行良好,將在不久的將來制定,這是業界所期待的。
(責任編輯: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