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據新華社報道。com,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取得了顯著進步,從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201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8歲,嬰兒死亡率比2005年降低了近一半,幾乎人人都能享受醫療保險。然而,中國仍然需要繼續改善其醫療系統,以應對其面臨的許多挑戰。數字技術給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如果中國積極擁抱數字創新,鼓勵各方合作,繼續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將有助于加快實現人人享有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服務的目標。
過去幾十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特大城市,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突破的熱點。然而,中國也為其快速工業化付出了代價:在中國,發達經濟體常見的慢性病成為最大殺手,約85%的人口死于慢性病,慢性病的醫療費用占中國醫療總費用的70%。此外,中國正在迅速進入老齡化時代,這使得中國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醫療衛生行業更快更好發展,以應對這一挑戰變得更加緊迫。
中國已經開始改革醫療體系。比如醫療保險,以前是城鎮職工的特殊待遇,現在因為幾年前政府實施了基本醫療保險計劃,開始讓更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享受到醫療服務。目前,約95%的中國人享受某種形式的醫療保險服務,而2003年這一比例僅為30%。
然而,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醫療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時享受醫療服務。原因是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農村和中小城鎮缺乏訓練有素的醫生。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除非能為農村和中小城市地區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否則這些地區的人口很難趕上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幸運的是,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中國正在開展多項舉措,各種醫療服務機構和提供者也參與其中。例如,2011-2013年期間,一家國際醫療設備和服務提供商與中國醫師協會和西部多家醫療機構合作,為西部偏遠地區的2000多名放射科醫生提供影像技術、常見病診斷等專業培訓。
以數字化創新推動醫療產業轉型。
技術創新將成為政府制定和實施醫療政策的動力。智能互聯數字設備的出現,尤其是與醫療系統和開放技術平臺連接后,有望改變醫生的工作方式和患者的生活方式。飛利浦在上海開發的個人健康管理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系統作為慢病管理工具,可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對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給出針對性建議,從而幫助醫護人員更有效地管理院外患者,使患者隨時隨地獲得醫療服務。同時,“聯合醫療體”等新興醫療服務模式將逐步推進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從而從信息技術層面促進社區醫療中心、基層醫院、三級醫院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動運行。這種解決方案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進而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實惠的醫療服務。
這樣的創新將有效促進整個醫療行業的轉型,但前提是患者、醫療機構和服務提供者、政府和保險機構對創新持開放態度。各方需要適應不同的運營模式、不同的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各方不應將醫療服務視為經濟負擔,而應將其視為創新機會。政府和企業必須積極投資,建立“PPP”模式,促進系統創新。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適合大規模推廣,而這只有公共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在這種背景下,跨國企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很多跨國公司長期扎根中國市場,實現了像本土企業一樣的本土化經營。他們深刻理解中國人民的需求,致力于為他們提供創新服務。有很多品牌深受市場信任和尊重。憑借對當地市場的深刻洞察,他們不斷推出創新的醫療解決方案和服務,以提高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孔祥輝:荷蘭皇家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委員、大中華區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