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陳開賢院士: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七大問題。
份額:
引言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陳院士總結了以下七點:1)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較弱,藥物研發仍以模仿為主,原始創新不足;2)產業結構亟待升級;3)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突出,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等。全球制藥工業的九大發展趨勢。
新藥創制是精準醫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在全球制藥行業中,化學藥物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但生物藥物的增長速度非常快。2013年,全球暢銷藥物前5名中有3種生物制藥;前10名中有5個生物制藥。
盡管全球醫藥行業面臨著藥物開發風險加大、“研發成本持續上升、投入產出比持續下降”、“專利藥物大量過期、品牌產業模式下滑”等問題,但行業未來發展將遵循以下九大發展趨勢:
一是FDA加快審批流程;二是企業兼并加劇;三是加強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合作;第四,技術集成刺激醫藥產業發展。五是生命科學研究成果引領行業發展;第六,研究新的治療機制;七是個性化醫療技術市場快速增長;八是加強“老藥新用”研究;第九,重視固定劑量復方制劑的研發。
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七大問題。
陳開賢院士表示,中國醫藥產業整體發展處于良好狀態,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技術創新成果顯著,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化水平提高。2010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為1.57萬億,10年復合增長率為21.9%。2014年,總產值達2.45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問題。陳院士總結了以下七點:1)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較弱,藥物研發仍以模仿為主,原始創新不足;2)產業結構亟待升級;3)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突出,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4)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5)國際醫藥巨頭加緊搶占國內市場;6)產學研聯盟日漸空虛,需要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機制和環境;7)政策法規不完善,管理能力有待加強。
醫學創新面臨的挑戰及發展策略。
很多疾病都是由復雜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簡單的“一藥一靶一病”。目前,藥物研究面臨三大突出挑戰,即如何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盡快發現新的靶點和新的先導結構,如何應對復雜疾病的作用網絡,如何更好地實現藥物性質的早期評價和預測。針對這些挑戰,陳開賢院士提出了促進醫學創新的九大發展戰略:
一是國家要根據國情,制定全方位的創新戰略,倡導多種模式的新藥研發,制定支持醫藥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
二是重視轉化醫學和新藥研究模式的轉變,這涉及到兩個核心問題:1)單基因/單靶點藥物的研究理念無法解釋多基因的復雜疾病;2)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脫節,不能突出對疾病治療反應和預后的評估和預測;
三是注重基于系統生物醫學、網絡藥理學和臨床需求的新藥研究:通過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共享網絡藥理學,可以更好地了解細胞和器官在分子水平上的行為,加速藥物靶點的識別和新生物標志物的發現;
四是注重個性化治療和精準醫學:根據個人攜帶的遺傳信息,我們將為個人“量身定制”個性化預防、診斷和治療的預防;
五是重視生物標志物的作用,包括更好地識別藥物靶點,更好地闡明藥物作用機制,提高藥物篩選成功率,縮短藥物研究從實驗到臨床應用的時間。
第六,采用建模和仿真的方法和策略;第七,基于天然產物和中藥的新藥研究;八是瞄準國際前沿,加強原始創新,重視大數據和表觀遺傳學的應用;九是突出需求導向,解決抗耐藥菌藥物研發等重大問題。
報告最后,陳開賢院士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創新藥物研究在創新體系、人才隊伍、科技積累、資金投入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當前,“十三五”規劃即將開啟,我國創新藥物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新的發展目標。”
collect(0)。建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