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李世榮:從不讓自己吃撐了
中華醫學會消化學分會常委、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世榮教授已70多歲高齡,對于養胃頗有心得。
“我每天都會很早來到醫院,這給養胃也創造了有利條件。”李世榮說,“每天6點鐘起床吃飯,雷打不動,中午12點左右吃中飯,差不多一天三頓時間都比較固定,上下不會差半個小時。我是北方人,早上一般都吃面食,很頂事,中午前很少會餓。我從來不會讓自己撐著,哪怕是愛吃的東西也不會‘一次吃個夠’,每頓都只吃七八分飽,一天頂多加一次餐。”
李世榮說:“我不喜歡那種觥籌交錯的場面,因此應酬能避免就避免。首先,酒是養胃的大忌,對胃黏膜的損害首當其沖。我平時極少喝酒,如果實在拗不過去喝兩口,一來不會選高度酒,二來不會空腹喝,喝酒前必須吃個饅頭。其次,避免了很多在餐桌上吃熏制、腌制、燒烤食物的機會。我看現在許多年輕人一邊吃燒烤,一邊喝酒,這實在是對胃莫大的傷害。最后,外面的菜放油的量不好把握,在家就不一樣了。從養胃的角度來說,菜不能燒得太爛、油不能放得太多,盡量不吃炒菜、油炸食品,這只能在家吃飯才能做到。”
魯重美:蘇打餅干是我的養胃好幫手
在眾人的眼里,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魯重美教授是個“不讓須眉”的人物。很難想象,這個身材嬌小的“湘妹子”,是如何把協和醫院這副重擔游刃有余地挑在肩上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生活上,魯重美教授是一個極其精細的人。“我身邊常備著蘇打餅干,你別看這不是什么高級玩意,可中和胃酸的本事特別強,也是我這么多年養胃的好幫手。醫生出門診特別忙,看病拖到下午一兩點是常有的事,因此餓的時候,或者稍微有點不舒服,我就會吃上一兩塊,很管用。”魯重美教授對記者說。
在魯重美教授看來,養胃一半還得靠飲食。雖然她是個地道的湖南人,可在北京這么多年,早已改掉了天天吃辣的習慣。“湖南潮濕,小時候特別愛吃辣椒、生姜,特別是袋裝的五花姜,和甘草、糖拌在一起,是我兒時的摯愛,但辣椒吃太多容易上火,天天吃胃肯定受不了。”魯重美教授每天早中晚的飲食也很有規律,特別是早餐。“我早上一般都吃面糊糊,用開水一沖一泡,喝下去熱乎乎的特別舒服,再吃點炒面,一般到中午都不會餓。但雞蛋、糨米類的食物一般不吃,覺得消化不了。”
注意保暖是魯重美教授特別提出的一條養胃心得。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胃寒,她認為養胃一定要根據季節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物。
張聲生:分享我的減壓秘訣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才40歲出頭,就已擔任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消化重點學科帶頭人的工作。他對記者說:“我平時比較偏愛植物性食物,像腐竹、豆類、菜花等,都稱得上是養胃的天然藥物。特別要將豆制品推薦給女性朋友,因為其中的異黃酮有像雌激素一樣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平時可以喝一些具有養胃作用的食療粥,比如用薏米、山藥、蓮子熬粥,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從我來說,夏季很少貪涼,因為大量攝入冰鎮食品會誘發胃腸性疾病。”
不管工作多忙,張聲生教授每天都力爭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鍛煉,對提高胃的抗病能力很有幫助。尤其對年輕人來說,一定要在12點前睡覺。因為人的生物鐘一旦過了1個小時,用3個小時都補不回來。”張聲生說。
“在我的門診中,將近50%-70%的胃病都與工作壓力大、情緒不佳等有關。”張聲生教授表示,“我有幾個減壓秘訣,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是知足常樂;二是永遠給別人多一點借口,多一點理由;三是工作上學會做減法。知道哪些工作是必須完成的,哪些可以拖一拖的。”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www.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