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咸陽附近居民在家門口看病已經成為現實。近年來,秦都區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把解決老百姓看病貴、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作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 ldquo生病去社區,生病去醫院,康復去社區。新型診療模式,不斷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深入發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轉變思路,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辦公醫院改造中心,積極將工廠醫院和部分民營醫院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行結構和功能雙重轉型,使之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目前,該區已建立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ldquo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 rdquo秦都區醫療服務新格局逐步形成。
5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已全面投入使用。
秦都區山茂一廠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李榮輝說,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之一。人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一次只要十幾元到幾十元& hellip& hellip社區衛生服務給群眾帶來了實惠,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就在七廠十字之后,一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頗為醒目,外墻藍綠色,白底夜光字。。。。這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立,標志著居民就醫實現了家門口。
走進車站,干凈整潔、設備齊全、熱情負責的工作人員讓筆者感嘆。在一樓的實驗室里,護士正在從指尖采血,為來自毛毅社區的65歲阿姨張蘭做血糖檢測。在相鄰的注射室,4名患者一邊滴水一邊觀看墻上液晶電視上的健康生活視頻。藥房里,有病人在柜臺前吃藥;在普通門診,醫生正在為住院醫師張清閣量血壓,填寫個人基本信息表,錄入居民健康檔案。疫苗接種室的護士正在給一名距離3歲還有2個月的兒童進行一級疫苗接種前的免費體檢& hellip& hellip如今,緊張有序的就醫場景并不一定發生在醫院,但在這樣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仍然隨處可見。& ldquo這種社區門診給我國居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醫療設施更加齊全,醫療服務更加周到。以后多發病、常見病不再需要去醫院,在家就能解決。& rdquo家長陳亮稱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和服務點。
15分鐘社區醫療服務圈讓人受益。
& ldquo以前看醫生的路很長。即使坐車去醫院也要半個小時。現在好多了。你可以在10分鐘內到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rdquo談及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分布給群眾帶來的便利,家住秦都區西蘭坂二廠的70歲老人葉波深有感觸。
葉波患有高血壓,一年到頭都要和醫院打交道。過去,他要坐半個小時的公交車去醫院取藥。現在,他可以去西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免費測量血壓,接受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mdash& mdash每年四次家訪,每年免費體檢。通常頭痛腦熱看醫生比較方便。葉波不僅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豎起了大拇指,而且對基層衛生服務非常滿意。他說,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立,不僅方便了人們看病,只要有殘疾老人中心服務老人,就組織醫護人員上門,在家陪伴老人,給家人進行健康指導和講解護理知識,還發回化驗報告,后續服務也很好。
據介紹,秦都區西蘭辦事處轄區共有1個中心、7個服務站。也就是說,西蘭辦事處的13個社區是由這8個機構分區域服務的,避免了服務上的盲點。每個站直接服務3000-5000人,西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服務2萬多人,間接服務5萬多人。
秦都區衛生局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ldquo看病既困難又昂貴。等老問題,優化衛生資源結構,滿足市民的衛生保健需求。2007年起,我局正式批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真正打破了市民看病遠、看病貴的困境。
周圍居民的個人健康記錄。保安& rdquo
& ldquoLet & lsquo疾病預防為主,預防勝于治療。新的健康模式在《秦都》中形成,其優勢比疾病治療更迫切、更實用。據秦都區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正在逐步完善& mdash& mdash建立標準化的公共衛生記錄。居民健康檔案是由基本個人信息、健康體檢表、咨詢記錄表、雙向轉診表、居民檔案信息卡等組成的系統記錄,是記錄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統化文件。它可以直接、快速、準確地提供突發、傳染性、多發性性病的信息,尋求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療方案和防止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
& ldquo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后,市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時,醫生可以快速了解患者血型和既往病史,方便醫生及時準確地進行診療& rdquo。魏延表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以免費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疫苗接種、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指導等。根據不同服務群體的需求,定期對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進行服務。
據介紹,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不僅僅停留在社區,隨著網格化的發展,未來健康檔案還可以實現市內辦事處、區、醫院的聯網,方便醫生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遠程會診,根據患者病歷制定最快、最準確的診療方案。(通訊員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