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主要發病原因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以及胃酸作用;根除HP是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原則。對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必須根除HP已達成共識,標準劑量的質子泵抑制劑與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的1周療法是被推薦根除HP的一線方案。但潰瘍復發率較高,采用莫西沙星,雷貝拉唑治療HP陽性復發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92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目的:探討莫西沙星與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復發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療效。
方法:將92例經內鏡診斷并檢測證實HP陽性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隨機分為麗組,治療組49例,給予莫西沙星0.4,1R/d,共1Od;雷貝拉唑l0mg.2次/d,共42d;對照組43例,給予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500mg,2次/d,共10d,雷貝拉唑lOmg,2次/d,共42d;療程結束4周后復查胃鏡并檢測HP。觀察潰瘍愈合,HP根除率,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及潰瘍復發率。
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潰瘍總有效率分別為91.8%和86.O%。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HP根除率分別為93.9%和8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服藥后不良反應少,有較好的安全性。治療組及對照組半年及一年潰瘍復發率分別為4.1%、l1.6%和6.1%、18.6%,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莫西沙星,雷貝拉唑治療HP陽性復發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安全有效,HP根除率、潰瘍復發率優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雷貝拉唑療法。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目前仍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作用增強及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有關;抑制胃酸,保護黏膜和根除HP是治療消化性潰瘍和預防潰瘍復發的主要治療措施。由于HP對抗生素的耐藥現象日益普遍,影響潰瘍的愈合,導致潰瘍病的復發,因此臨床上需要尋找根除率高,耐藥性低及副作用少的抗生素;MaastrichtⅢ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仍是質子泵抑制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的三聯療法,這一療法的HP根除率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90%降至目前的70%左右,研究發現對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敏感的HP菌株,標準三聯治療的根除率可達94%左右;對阿莫西林敏感,對克拉霉素耐藥的菌株其三聯療法的根除率只有43%左右,說明根除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抗生素耐藥,嚴重影響潰瘍病的治療效果,導致潰瘍病的復發。
目前喹諾酮類藥物用于根除HP的治療已受到重視,尤其是第四代喹諾酮類的應用,如:莫西沙星對G+菌、G-菌和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類及大環內脂類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也有效。
本組49例使用莫西沙星0.4,1/d,共10d,雷貝拉唑lOmg,2/d,共42d;對照組43例使用克拉霉素0.5,2/d,阿莫西林0.5,2/d共1Od,雷貝拉唑10mg,2/d共42d;兩組潰瘍愈合比較:治療組潰瘍顯效率為83.7%,有效率8.2%,總有效率91.8%;對照組率為74.5%,有效率11.6%,總有效率86.O%,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P根除率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HP根除率分別為93.9%和8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5)。兩組半年及1年潰瘍復發率:治療組和對照組半年及1年潰瘍復發率4.1%、11.6%及6.1%、1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莫西沙星是通過抑制細菌的Ⅱ型拓撲異構酶,控制DNA拓撲和復制,修復、轉錄的機制。莫西沙星口服后被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給藥不受進食影響,在組織和體液內穿透性好,半衰期長,與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少,莫西沙星與青霉素類、大環內酯及四環素類之間無交差耐藥。
本研究表明,莫西沙星([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86.htm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86.html[/url]),雷貝拉唑聯合治療HP陽性復發性消化性潰瘍安全有效,優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貝拉唑三聯療法,且副反應發生輕微,不需要特殊處理,病人依從性好。